發布時間: 2014/01/24
為防治水旱災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江河整治,加強水利工程的建設,防洪抗旱能力大大增強,但完全依賴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標準和抗旱能力。不僅周期長、投資多,難以實現三防(即防汛、防旱、防風)快速指揮決策。應該在努力提高防洪抗旱工程能力的同時,大力加強防洪抗旱非工程借施的建設,充分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改造和提升傳統的防汛抗旱效率。
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建設是重要的防災減災非工程措施,將提高水早災害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促進防汛抗旱指揮科學決策,更充分地發揮水利工程的減災效益。
信息是防洪抗旱決策的基礎,是正確分析和判斷防汛抗旱形勢,科學地制定防汛抗旱調度方案的依據。當發生洪水和出現嚴重干旱時,則可迅速地采集和傳輸水情、雨情、工情、旱情和災情信息,并對其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和預報,經分析制定出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指揮搶險教災,有效地運用水利工程體系,努力縮小水旱災害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三防指揮系統工程是水利信息化的骨干工程,其采集的信息資源、建立的數據庫系統、形成的計算機骨干網絡以及開發的決策支持應用系統將為水利行業其他專業系統建設奠定基礎。